logo

logo

深港律师专业交流研讨会在深举行,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一行首次访深并参与研讨

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法系”,随着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不同法系的法律工作者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共同培育具备大湾区意识的法律人才。4月25日,深港律师专业交流研讨会在深圳举行。研讨会由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和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共同主办,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承办。来自香港、内地的50余位法律人士共聚一堂,探讨两地律师如何联动,提升国际法律服务能力。

此次亦是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首次访深。在中联办法律部、深圳市司法局、前海管理局、深圳市律师协会的支持下,以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席、香港大律师马恩国为团长的涉港企业商业诉讼深圳交流团一行19人于4月25日至26日来深参观访问,首个行程便是参加深港律师专业交流研讨会。25日,中联办法律部副部长余学杰、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研究室巡视员潘小达、深圳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巍、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合作部主任姜思源、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会长杜春等出席会议。

研讨会上“交流与合作”成高频词

深港律师期待实务层面加强协作

研讨会由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执行会长、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树主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粤港澳司法交流与协作。研讨会上,两地律师就不同法律制度的运作、跨境诉讼业务的挑战等实务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交流与合作”成为了会上的高频词。

(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会长 杜春)

杜春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扬帆起航,“一带一路”建设的拓展深化,为内地和香港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两地律师施展才智、拓展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希望并建议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和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建立常态化长效性交流合作机制,引领深港律师积极参与深度合作共建,探索形成务实、紧密、互补的业务协同与联动机制。

(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席 马恩国)

马恩国在致辞中同样表达了建立长效交流合作机制的意愿。他提到,内地律所规模大、律师眼光宏观,希望借交流会的机会,让香港律师熟悉普通法地区国家法律制度的运作,深港律师能深化交流、扩大共识、协作共赢。

(前海管理局法治与社会建设促进处处长 曹海雷)

前海管理局法治与社会建设促进处处长曹海雷为香港律师介绍了前海的发展情况,他在致辞中表示对研讨会的思想碰撞成果十分期待,并欢迎香港律师和朋友到前海发展,共同为大湾区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香港中联办法律部副部长 余学杰)

余学杰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布,规划图已变成了施工图。希望大家在思维认知上提高深度,互动交流上提高浓度,并提高协作力度,加强跨域交流与合作。

深港律师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共同为大湾区建设发力

(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执行会长、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主任 高树)

研讨会上,高树介绍了中国律师业及华商所的发展情况。深圳律师占全国律师人口的3%左右,创收占全国的约5%;华商律师事务所约占深圳律师人口的4%,去年华商业务营收排名广东第一,创收约占深圳律师的6%。他认为中国法律服务市场需求巨大,很多业务亟待两地律师共同开发。伴随着大湾区的建设步伐,希望两地法律服务交流进入新时代,深港律师能够深度合作,务实交流,搭建起新的合作框架,携手助力大湾区建设。

(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所管理合伙人 王寿群)

(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会长助理、诚公顾叶前海联营所主任 朱虹)

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王寿群在会上介绍了林李黎联营律所的发展情况;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会长助理、诚公顾叶(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主任朱虹介绍了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的发展情况。

在互动讨论环节,深港多位律师就处理跨境诉讼与非讼业务遇到的挑战与机会展开讨论,多位律师从自身经手的业务谈起,总结经验,并提出了系列问题。

(深圳市司法局局长 蒋溪林)

研讨会最后,蒋溪林发表讲话,他表示近年来深圳城市高速发展、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离不开产业的创新驱动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希望香港与深圳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并希望深港律师交流常态化,共同推动两地法律事务的发展和创新。

研讨会上,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还与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互赠了法律专业书籍作为纪念。据悉,香港法学交流会一行在此次的参观访问中,还将参访三家深圳律师事务所和两家深圳企业,进一步增进并加深对深圳的了解。

400-881-0580
  • 微信二维码